活动

晋江之辩:“火星视角”与“陶二代”的理性+建设性

字号+作者:叁月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21-05-27 16:1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这又是一篇早就该发出的报道。在此,首先向小伙伴们和文中各位“主创”嘉宾道个歉。 应该说,本文尽管看上去时效已过,但其干货内容其实并未过时。

   编前的话

  这又是一篇早就该发出的报道。在此,首先向小伙伴们和文中各位“主创”嘉宾道个歉。

  应该说,本文尽管看上去时效已过,但其干货内容其实并未过时。

  4月2日上午,2021年中国陶瓷建材营销论坛在第四届晋江家博会举行

  本次论坛的对话环节由华夏陶瓷网总编辑老牛主持。而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宝达集团执行总裁张刚,腾达陶瓷副董事长、总裁黄宝守,建华陶瓷总经理吴思旭,福建铭盛企业品牌总经理苏斯荣,美胜陶瓷副总经理吴汉钊,品质陶瓷三厂总经理朱水根等。

  除了张刚和朱水根,参与这次对话的均是福建产区的“陶二代”。而这也正是本次交流活动的价值所在。

  在为期一个多钟的对话中,主持人老牛和六位嘉宾中围绕“福建产区的优势和短板”、“新十年福建产区生存与发展之道”、“福建产区有没有必要做岩板,如何做岩板”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单是张刚一如既往的坦率和尖锐,以及朱水根的缜密和理性,还有福建70、80、90陶二代的成熟和宽容。张刚+朱水根构成外部“火星视角”,而黄宝守+吴思旭+苏斯荣+吴汉钊构成内部改良派新视角,两者刚好互补、补强。

  总之,现场大家唇枪吞剑,畅所欲言,金句叠出,令现场观众饱食精神大餐,深受启迪和鼓舞。

  以下是论坛发言摘要整理,敬请垂注。

  IMG_7234_看图王.jpg

 营销论坛对话现场

  文字整理|叁月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刘总.jpg

  华夏陶瓷网总编辑 刘小明

  话题一:福建产区优劣势与“下一个十年”方问

  01

  张刚:坚守长期价值是福建企业发展的方向

  老牛:昨天下午我听了宝达集团执行总裁张总的演讲,深受启发。我想抛一个问题给在座的各位,如何评价福建产区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张刚.jpg

宝达集团执行总裁 张刚

  张刚:昨天在福建陶瓷协会年会上已经大致阐述了一下,福建的自身特点是决策速度快、灵活多变,有很强大的老乡销售大军,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但是缺点也很鲜明,没有土地储备,没有规模化,包括原来赚钱的思路都是短期的,不太注重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对未来发展做更多深的投入。

  今天,随着产区之间竞争的加剧,整个福建市场发生剧烈洗牌,我们的竞争对手明白,终端渠道也明白,福建产区要成为第一集团军(所谓的头部)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做销量不是福建的优势。

  但是福建企业可以做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在细分市场,福建的缺点可以反而可变为优点,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来串联这些资源。

  福建企业过去决策速度、执行速度都很快。但是决策速度和执行质量怎么样,这个要打问号。

  事实上未来十年时间,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福建能把决策的速度和质量融合起来,坚守长期价值。那十年后再回望,肯定是具有清晰战略定位和坚守长期价值的福建企业最后是赢家。

  老牛:张总基本上重复了昨天下午他演讲的观点。张总,你来福建多少年了?

  张刚:9年。

  老牛:张总讲话快人快语,直奔主题,且保持一贯的建设性。希望我们福建的同行能理解张总的初心。

  02

  黄宝守:把产品性价比做到极致是福建企业的优势

  老牛:腾达陶瓷的副董事长、总裁黄宝守是70后,黄总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是真正的福建陶瓷、晋江陶瓷的创二代,怎样正视晋江陶瓷的优势跟短板?下一个十年,有什么思路?

  黄保守.jpg

腾达陶瓷副董事长、总裁 黄宝守

  黄宝守:大家好,我是腾达陶瓷的黄宝守。我们福建的陶瓷行业曾经占领全国外墙砖70%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开始有的地方政府开始不允许贴外墙砖,福建企业已经敏锐意识到外墙砖业务可能萎缩,便开始转型工作。我们腾达公司亲自经历并见证整个行业的转型,我以我们公司为例来谈一谈。

  第一、2010年我们公司开始提出要从生产外墙砖到生产室外砖,我们要提供室外用砖的整体解决方案。从2010年开始,我们公司跟福建很多公司一起生产广场砖、大规格的仿古砖等,我们把它叫地铺石厚板。

  最近有一个大园林公司的客户跟我说过这个事情,在2017年地铺石的用量还不大,到2020年地铺石基本上替代了80%的花岗岩,所以他不得不亲自出来找大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为什么这几年地铺石呈爆发式的增长?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福建把地铺石的性价比做到了极致。另一个可能是房地产控制成本,石材的开采受到限制。

  第二,从2010年开始我们公司提出来要内外兼修,室内外的砖都要做。直到2013年,国家开始倡导节能减排,开始制定国家标准,我们公司全面转型生产薄板产品,薄板也是最适合用在外墙等饰面板材料之一

  第三,我们公司拓宽了应用范围,现在开发了很多大理石的薄板,主要是用在工装领域。福建的企业又把薄板的性价比做到了极致,但是薄板利润很薄,订单又不稳定,技术有点难度,有很多企业慢慢退出薄板领域而转型去做地铺石。

  我认为,福建企业的优势是能够把产品、性价比做到极致。其他的产区没有这个优势。但是我们福建企业的短板是什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消费者品牌,比如蒙娜丽莎,所以我们福建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因为利润薄,所以福建企业的发展后劲会略差一点。

  老牛:刚刚张总讲福建产区的决策要既讲速度,也讲质量,你怎么看?你觉得你们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黄宝守:我们决策速度应该是比较快,基本上参与了福建企业的转型过程,包括我们做仿古砖,甚至在中间也做了薄板,到现在做薄岩板,基本上这个行业主要的产品转型我们公司都跟上。福建企业适应能力很强,决策速度也很快,而且一直以来都在做工程,我们追求薄利多销。福建企业能够很快把一个产品性价比做到极致,所以我感觉福建企业应该是陶瓷行业的小米集团,能够把产品性价比做得很好,而且品质很稳定。

  03

  张刚:福建企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构建过程

  老牛:张总,你和黄总的观点还是有些差距,你能否再解释下?

  张刚.jpg

宝达集团执行总裁 张刚

  张刚:中国人的思维都是快,老外的思维是慢的,一件事中国人已经转几圈,老外还没有转一圈。所谓的快,肯定福建更快,快过所有的产区。如果频繁换跑道,我不认为这是产品价值

  企业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构建过程。

  首先目标有没有看透、看清,如果频繁的换,一方面是好事,一方面说明你没有看准。

  福建的快,我希望是符合企业现代管理规律的快。

  怎样能把未来看清楚?因为最终要追求长期价值标准,客户他绝对不能简单地满足跟你做短期客户。

  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说靠简单的人力,而是靠装备、靠模式。

  今天福建有些东西比如地铺石做得挺好,但当地铺石在山东、江西大体建成了,当外产区盯上你的时候,福建怎么解决竞争问题?你的决策怎么样,你只是快有何用。

  市场没有,我先有,有了以后别人有了你怎么办?

  昨天我讲的,人无我有,别人追上来了,你能做到人无我有,我觉得是决策的质量。

  危机意识福建产区一定要有。企业快不行的时候再转,转了以后,大家各自干一样的,还有的相互抄袭,这样谁瞧得起你福建?

  如果我们只懂一味地斗价格,“福建”这个名字就不被人尊重。

  04

  吴思旭:做大做强不能只有“扁平化管理”

  老牛:建华陶瓷的吴思旭先生,也是福建的陶二代。他是一个对生产非常痴迷的人,现在也做岩板。他身上有很多陶二代的气质。怎样突破自己的上一代,或者怎样把上一代积攒下来的惯性扔掉重新开始,这是我对你的一个印象。请你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对未来十年福建陶瓷生存与发展之道的看法。

  吴思旭.jpg

建华陶瓷总经理 吴思旭

  吴思旭:福建产区各方面定义不一样,其实我们工厂在漳州,整个战略布局从2016年开始,我们今年看完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工厂整个布局最终的结果是想做装配式建筑。作为陶瓷厂怎么去跟它有交集,首先第一是薄的岩板,第二是工程陶板,第三是烧结砖。因为岩板薄,我们工厂主推3毫米以下,还有1.6公分。因为薄是节能减排,是一个循环经济,我们未来工厂的布局是以这方面去做。

  我们福建的优势是老板扁平化管理、信息传达快、决策快。可是这样有一个问题,当窑炉和工厂多起来的时候,企业很难再用扁平化去管理。当企业在扩张的时候,福建产区需要像张总这种经理人过来,改进老板的扁平化管理思想。因为现在看来,扁平化的短板就是令企业做不大。

  老牛:你提出扁平化管理也是制约企业做大的一个原因?

  吴思旭:福建的优点跟广东的优点相比,靠海,决定了能做外贸,很多原材料可以通过海运过来,我们在原材料采购上和别的产区相比有一定的优势。第二,福建的水头、罗源、磁灶镇十几万人就有2万人在做建陶,这是我们的优点。

  短板方面,像地铺石,我们企业本来真的不想做,因为生产管理门槛变低,感觉做的产品对自己整个品牌提升不了,可是这个产品量大到你想象不了,大到有点夸张。如果你想一直做,你要考虑地铺石未来是怎样的,未来用在哪里,怎么长期应用。如果简单做个地铺石,因为价格,我们企业是很有信心,要把整个采购、生产制造,对地铺石我们这方面没有问题。但是你很快要淘汰掉做一个产品,客户的累积、放款和收益渠道变了,感觉地铺石又没有未来,如果要做地铺石就要深入了解地铺石的渠道和未来。

  05

  苏斯荣:在企业定位基础上再发挥性价比优势

  老牛:铭盛企业的陶二代苏斯荣,入行有7、8年,先是到佛山“留学”3到4年,现已是铭盛企业品牌老总,会前交流时他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想请你谈谈"未来下一个十年福建陶瓷的生存与发展”的一些看法与想法。

  苏斯荣.jpg

福建铭盛企业品牌总经理 苏斯荣

  苏斯荣:大家好,我是铭盛企业的苏斯荣。今年刚从佛山回到福建,主要负责销售这块。我感觉福建跟佛山在销售方面有个很明显的定价区别,福建这边依赖以前的群体,整个市场的基础体量很大,但是定价空间不高。我觉得这是福建始终形成不了一个品牌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结合自己的品牌高度,对产品做了定价之后,如果还有议价就证明没有把你的产品当成一个品牌,跟普通的产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个在福建整个销售上存在很大问题,应该如何提升和改变福建整个销售模式是当前需要大家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拼产量、拼价格。所谓拼性价比,说好听一点是拼性价比,但是价格到一定低维度的时候,你也只能通过降低质量去降低价格,从而去抢占市场,我认为这并不是良性竞争。

  老牛:苏总刚刚讲的观点说要抛弃绝对的性价比、拼价格的打法,那你自己在公司里面,你们是怎么实践的?有什么新的思路或者方法?

  苏斯荣:刘总,不是说绝对抛弃性价比的打法,性价比还是要继续坚持,只是说你对工厂的定位、品牌的定位、质量的定位必须要坚守,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并不是说抛弃性价比,你要在坚定质量基础之上去定价,而不是说你要根据市场去制定所谓的价格。我感觉很多福建企业的定价,是看市场上大家都卖多少钱,再去定价,没有自己的定位,要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的情况去制定价格才是合理的。

  老牛:我想问一下,铭盛企业怎么给自己定位,在价格上定位,在消费群体的定位是怎么定位的?你们的产品和品牌是怎么定位?

  苏斯荣:铭盛企业发展这么多年,其实始终一直坚持一点,我们做的产品一定要迎合市场和消费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关注这个产品应用在哪些地方,需要怎样的质量,然后才去生产,根据核算出成本再去做整个产品的定价,我们的产品有一个绝对的性价比,因为我们窑炉比较多,产量比较大,很难单纯只做一些高端的东西,还是必须去做市场上流通比较快的产品,才能保持窑炉持续运转。所以我们只能说做销量的同时,一定要始终保持我们做这个产品所应该达到的质量。对产品的定位,不管是地铺石,还是锅炉砖,我们始终打造的是适合这个质量的价格定位,并不是绝对的低价

  老牛:不能随行就市,一味跟着市场跑,把自己的价格、产品品牌定位好。

  苏斯荣:是,我觉得好的产品最后到消费者那,一时通过价格抢占了客户,并不是长久的客户,我一直秉持这个想法在做这件事情。

  06

  吴汉钊:产品做专,订单共享

  老牛:吴汉钊吴总也是90年,是美胜陶瓷的陶二代,他最大的特点有一种全局观,包括对福建陶瓷产区未来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同样这个问题,结合美胜的一些打法,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对下一个十年的看法。

  吴汉钊.jpg

美胜陶瓷副总经理 吴汉钊

  吴汉钊:我是来自美胜陶瓷的吴汉钊,就未来十年晋江产区的想法,我结合我们企业谈一下。了解我们企业的应该都知道美胜是以瓦片为主,其他产品为辅的一家企业。我觉得晋江陶瓷企业能喊得出名字的企业都有一个比较拳头的产品,我在想,为什么不用自己这个拳头的产品来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未来十年我们专注在瓦片领域,高端也好,低端也好,中端也好,从质量方面去入手

  说实话,价格拼不赢江西,质量做不赢广东,广东的瓦片真的做得好,为什么不定好自己的位置,就走在中间。我走在中间,把市场渠道打开以后,做工程也好、市场也好、出口也好,我的客户总会需要其他的产品,有其他的需求,当其他生产线富余的产能可以配套我的瓦片做销售,我觉得这也是可以。

  这两年我一直尝试做的事情,一条生产线生产十几种规格产品很常见,我的想法是生产线专注只做一到两种产品,将其他的产品跟兄弟企业做订单分享。比如说我朋友的工厂生产线适合做彩码砖,彩码砖的业务照接,但是这部分拉到他们工厂去做,他们把生产耗能大的产品来我这边来做,这样实现订单共享

  我们这一两年也开始涉足地铺石这一块,虽然现在工厂还没有开始生产,都是找兄弟企业代工为主。刚才他们讲到这一点,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其实大家做地铺石,更多想到替代石材,但是说真的,整个石材的市场占有量,包括去年整体地铺的销量,我稍微看了一下,真的只是占到冰山一小角,就已经把大家做得没有利润,我们应该去反思这个问题。

  老牛:我觉得吴总讲的话很震撼,地铺石只是替代石材冰山一角,已经做到没有利润。

  07

  朱水根:解决发展问题需要健康商业模式

  老牛:从佛山到晋江福建产区任厂长的朱水根先生,过去是在佛山大厂做老总,现在任品质陶瓷三厂老总。调研的时候,我跟他聊了两三个小时,我觉得他有很多对比的视角,从佛山来看晋江,从晋江再反过来比照佛山,我觉得他的视角是媒体人非常喜欢的。刚好第一个话题你收尾一下,你对“晋江制造”当下的优势,或者晋江工厂管理存在的问题,下一个十年的改进方向,跟我们分享一下。

  朱水根.jpg

品质陶瓷三厂总经理 朱水根

  朱水根:大家好,我是品质陶瓷三厂的朱水根。就我自身在福建从业这几年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2016年来到福建,这个地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能折腾的地区,他的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2016年福建面临成本上增加,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外墙砖福建产区从辉煌到断崖式的下滑,每个厂都在想办法找出路。我们当年来的时候,同时引进外面的生产力,技术改造,拆窑拆的一塌糊涂,所有的厂基本都在拆,都在转型。

  福建从这几年来看就是灵活,善于抓住机会,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跟福建企业家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当年来到品质三厂,没有方向,但有一点必须改变。所以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情况下,就来了一个“大杂烩”,什么单都接,什么工艺都做,而且要把每一款产品做到极致,因为不做到极致客户接不到,客户不认可。但这也是一种生存的方法,解决了陶瓷厂的生存问题。

  接下来要发展,就要解决某个品类,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某一个产品,把这个品类沉淀下来。逐渐把地铺石做起来,现在也发展到有三个工厂在生产地铺石。地铺石从小规格到大规格,一应俱全做起来。从地铺石到幕墙,到水景,全部做起来,始终坚持以订单为主。在这种顽强生存的状况下,是解决发展问题。发展的问题其实就是建立一种健康、效益高、效率高的商业模式。

  刘总今天的安排很有用心,涂总讲了很多专业管理的东西,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非常的到位。包括行业的大佬,南总、潘总他们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像刘总规划的十年,路是要走,我们抓到了机会怎么去发展,才是我们面临的这十年要走的路

  刘总在这个行业里面是专家和精英,我们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做全。不能单单从一款、两款产品去争取某一个订单,这只是眼前,要长期、健康的发展还需要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产品、客户、定位和需求搞清楚,把产品模式搞清楚,做深、做稳,把某个点做透,以点到面做透,然后把整个体系做起来,营销体系、管理体系把它做起来才是我们的方向

  我们的盈利模式也要建立在这些健康的体系之上,不再去拼价格,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定位,然后建立起自己的健康模式,持续的发展,这才是方向。一味的拼价格,打价格战,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要学习佛山一些大佬的智慧、方法,在自己的优势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发展模式才有用。但是我们也不能照搬佛山模式,他们做什么,我们做什么。福建有福建的优势,今天地铺石给你的机会,我们能不能顺着这个机会去不断的沉淀自己,然后走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自己企业变强。要把自己的企业的内核做起来,要建立高效率、高效益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发展模式,才是我们能解决当下发展的问题

  话题二:福建产区要不要做岩板,如何做岩板  

  老牛:还有一个关于岩板的话题,因为时间关系,还是想听一听大家对岩板的看法,接下来的十年或者五年、两三年我们要不要做岩板,岩板怎么做,要注意什么问题,要怎么珍惜这个机会,也请大家聊一聊各自的想法。

  张刚:岩板会产生分化并价值回归

  张刚:岩板是跨界的物种,陶瓷工厂要拥抱它。我觉得要量力而行,怎么切入这个板块,不能说盲目抄袭佛山一些企业,福建企业有他自身的特点。宝达我们要解决“优”的问题,不解决“有”的问题,“有”是由别人来解决。岩板的未来肯定会产生分化,我觉得现在开始在改变。洗牌以后,岩板也会价值回归。作为企业,适合自己才是对的。像供应链的各种表达,最后是由很多材料交融或者兑换,你定位你的市场在哪里。如果说定位都是做高端市场,那你的材料表达一定要在线。而不是像佛山一样,大家都是亮花花的一片,那也不是一个漂亮的材料。

  黄宝守:进入岩板领域需慎重

  黄宝守:因为我们公司做了8年的薄板,而且我们做了大概3年多900×1800mm大规格的薄板,我们切入岩板还是相对比较顺利。另外,我们投资新的设备生产岩板。现在岩板这个问题,我认为如果你这个企业没有专业化的生产线,或者没有成功生产过900×1800mm大规格产品的经验,我建议如果要投资岩板生产线进入这个领域一定要非常慎重,因为岩板生产的难度,比900×1800mm的产品要高很多,而且投入大,利润比较薄,所以说投入跟产出不呈比例。

  但是,我认为福建企业一定要进入薄岩板这个领域,本身我们在薄板这块有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而且在薄板这块的产销量比较大。另外,薄岩板这个领域跟福建一直在做的工程砖有一些相似。刚才张总谈到福建企业,虽然我们的产品变化速度很快,但是实际上都是一脉相承。我们有几个主要的脉络,第一个是工程订单,第二个是围绕着仿石材。我认为考虑到工程砖,考虑到仿石材,岩板这个市场福建企业一定要去占领它。

  吴思旭:有机会还是要做岩板

  吴思旭:我感觉岩板对福建是很好的机会,因为是没有品牌议价,福建本来在品牌上相对比较薄弱。当然我们要去做岩板的产区了解,如果说福建准备要做岩板,中小型岩板一定是江西和福建。如果把品牌去掉,在岩板上可以体现的很好。

  我们工厂主要是做两类,一个是超薄,我们会以3毫米以下跟1.5以上这两个去突破。如果把岩板跟橱柜结合,跟家具结合,可以做吊顶、门板等等,基本上全屋定制的元素都能满足。岩板在加工性能和表面质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岩板一定要按照你工厂标准来生产,它比现在做的传统陶瓷更近距离接触它,和餐桌就是50公分的距离。我感觉如果企业生产团队和资金够,福建真的要介入,我认为有机会一定要做。

  老牛:你的观点是薄的、中小的岩板。

  吴思旭:中小的岩板,像黄总说的中小岩板价格竞争激烈,可是比传统的外墙利润还高。超薄跟超厚这种跟广东可以PK的,考验的是工厂的生产能力。因为切割是用玻璃刀切割,要满足这种加工需求。

  苏斯荣:岩板对于福建来说时机未成熟

  苏斯荣:岩板以前也有生产过,这个产品如果按照产品特性,包括整个市场趋势的发展,岩板肯定必然会成为趋势性的产品。岩板现在对于福建产区来说,在我看来,对于大众的福建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适合直接切入的产品,因为受到很多局限性。例如说对整个供应链环节上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销售是没有问题,像刚刚吴总说得销售这块肯定大家都很看好。

  但是在福建能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并不多,整个供应链配套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再加上整个投入对产地的要求非常之大。目前福建这个产区并没有很适合,除非把以前的旧产区全部翻掉,要不然并没有很适合的地方可以让你去做岩板这个产品。我是这么想的,现阶段岩板并不是说大家需要迫切马上去转型的东西,所以说现在大家可能都处于观望状态,如果某一天像外墙一样,国家政策不允许贴外墙,相信大家还是会去走的。

  吴汉钊:目前没有计划生产岩板

  吴汉钊:短期内我们是不会考虑岩板,但是我想说一下岩板这个东西,我最新了解应该在2017年,而且当时了解这个东西不是通过同行了解,是通过房地产了解。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是负责房地产,有一次问我一句,福建产区有没有做大岩板,2017年印象中只有广东有两三家在做。

  老牛:那时候是叫大板。

  吴汉钊:对,那时候叫大板,他那时候拿意大利给我看,他说应该有,你找一下。这几年一直有关注岩板这一块,就像苏斯荣刚才说的一点,我觉得福建企业做岩板真的要好好考虑资金、产品、设备、技术,这四个考虑好再想要不要做,那应该是不成问题。

  朱水根:先解决问题再发展新产品

  老牛:朱总,你是搞生产的,福建的生产支不支持岩板或者适不适合岩板?

  朱水根:做不做、生产不生产岩板,每个企业自己对技术储备和产品的认识去决定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就有生产岩板,因为我们在商场里面“大杂烩”都做过。从岩板角度来讲,首先你的岩板能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能不能解决用户问题。在使用空间里面,众多材料里面有没有优势,能不能解决用户的痛点,和其他材料相比,它的优势能不能体现出来。如果能,那可以做。如果能解决好用户的问题和体验的问题,你的产品是属于成熟的产品,你在营销这方面,这是一个比较空白或者新兴事物,如果你冒出来能甩开对手一大截,为什么不做呢?关键是我们要解决问题。

  总结:

  老牛:其实今天我们有一些核心问题没有能够充分交流起来,但是我们还是对未来十年晋江陶瓷、福建陶瓷基本的方向做了一个理清。吴汉钊吴总,他的思想已经跟张总很接近了,要定位、聚焦在瓦片。建华企业,吴思旭作为陶二代,也是未来要聚焦在薄板、薄岩板领域。相信张总您的知音会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一些新企业,比如说腾达、铭盛,历史的原因形成了性价比的优势、快速决策的优势。如何继续优化这个优势,同时注入新的一些定位和理念,或者新的、好的营销理念,或者商业模式,我觉得这是这一个十年所有晋江企业都要去思考的问题。我就总结到这里,谢谢大家!

  微信图片_20210527162348.jpg

嘉宾合影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