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集结號”壹號大理石瓷砖第二季店长特训营圆满落幕

字号+作者:壹號大理石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5-05-27 18:26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5月20至24日,群雄聚首,各路真豪杰,排兵布阵,誓苦练“七卖神剑”神功,再战大理石瓷砖江湖!

  华夏陶瓷网讯(通讯员 招桂心) 5月20至24日,群雄聚首,各路真豪杰,排兵布阵,誓苦练“七卖神剑”神功,再战大理石瓷砖江湖!

  壹號大理石瓷砖自2014年5月正式面世,一枝独秀,引领大理石瓷砖的潮流。至今众多行业竞相效仿,壹號大理石瓷砖的一系列运作将这一品类推向发展高潮,走在行业发展的前端。以“打造建陶业最卓越的营销团队”为目标,“集结號”第一季店长特训营的成功举办在终端引起强烈的反响。2015年5月,第二季店长特训营如期而至,同期,“我是壹號店长”全国精英挑战赛华丽启幕。

  广东昊晟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湛权先生、壹號大理石瓷砖首席执行官翁文平、营运事业部总经理欧阳妙燕女士、执行官潘应龙、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戴永强等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户经销商逾200人出席本次特训营的开营仪式。场面声势浩大,庄严的授旗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4天5夜的特训活动就此拉开帷幕,各种体能活动挑战学员们身体极限,团队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抛弃、不放弃般的军人毅力令人钦佩。

  卖工艺——抛“砖”引“石”

  每一块大理石都是有生命的,近亿年的生长周期留下的何止历史的沧桑,更是时间的记载。我们不复制大理石,而要唤醒大理石,让大理石的生命在砖面上得以延续,让那一段久远的沧桑再次呈现在砖面。抚摸砖面的纹路,犹如置身大自然,与历史对话。

  壹號大理石瓷砖运用先进的国际设备复活还原珍稀石材,四维相映,只为“复活”而来。壹號大理石瓷砖产品事业部策划经理孙庆结合生动时尚的语言让学员了解整个大理石瓷砖生产工艺及流程,并从中提出每一个环节注意事项,即使在吵杂的厂房中,学员也不忘提问,做好笔记,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企业生产技术部主管陈良耐心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通过参观学习,随即进行知识梳理,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卖产品——“品相”兼备

  “品相”是对产品最好的描述,我们不仅要懂得看“相”,而且会“品”。利用诸如“颜值”“小鲜肉”之类的网络流行用语,学员对每一款产品的介绍都能得心应手。我们要善于发现产品的“颜值“爆表之处,从而打动顾客。

  壹號大理石瓷砖执行官潘应龙被业界称为“石材通”,一片原本毫无生气的石材都能通过潘总的描述先得生气勃勃。“我们不生产大理石瓷砖,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是潘总最常挂在口边的话。课堂上掌声此起彼伏,不夸张地说,潘总应该是继翁总后最受欢迎的“男神”了。

  卖品牌——传递价值

  “什么是好品牌,能赚钱的品牌就是好品牌”。品牌的价值不仅能为产品增值,还体现了一种气质,“精气神”是品牌中最能体现文化的地方。

  在王建礼老师看来,品牌在于创造价值、传递价值。针对本次学员的年龄段都集中在90后群体,王老师更注重对课程的考究,单单5月份这场课程反复修改不下5次,得到如此惊人的效果,也是意料之外。

  卖服务——体验为王

  服务针对地食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处于越来越理性的阶段,如果打动客户购买产品。服务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的壹號大理石瓷砖以“服务、坚持、落地”六字方针为标准,将服务与消费者体验结合。经过本次课程,学员们承诺在日后工作中将注重服务质素的提升。

  卖文化——实现多赢、卖空间——重主材,轻格调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提升自己企业形象,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卖文化围绕壹號的理念、价值观、愿景、使命等多个方面向学员传授销售文化的技巧,让学员感受销售文化的魅力。

  而针对空间环境,壹號大理石瓷砖首席顾问张艾斌运用专业的设计知识,利用壹號产品的空间效果图剖析卖空间的技巧。把单纯的卖产品转变为卖空间,让产品价值再度升华。即便是外行的设计师也能构思不一样的设计。

  卖案例——重在实践

  学员利用自身的真实案例,结合七卖神剑的方法,亲身模拟终端销售中遇到的问题。产品事业部戴永强、策划经理孙庆及五位执行官等分别担任导师,为学员分析销售中的“疑难杂症”,做到“对症下药”。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承诺将“七卖神剑”练到极致。

  精彩刺激的户外拓展环节充分体现了学员“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在毕业典礼前的“生死关头”环节,壹號事业部刘云、黎德基表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他们的坚强意志无不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感动油然而生。

  5天4夜的培训终于告一段落了,壹號大理石瓷砖迎来的将是崭新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本次的培训,七卖神剑必定能在终端得到活学活用。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我是壹號店长”全国精英挑战赛的总决赛,再次一决高下。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